通訊員(江鈴)“周工,一大早就來查漏呀?”當周建文那高瘦的身影出現在裝置現場的時候,正在巡檢的小張高興地打招呼。
“早點來,多查幾處地方。”周建文笑著答道。
周建文是茂名石化化工分部聚丙烯車間設備員,負責靜設備管理兼部分動設備管理。私底下,大伙喜歡叫他“消漏王”,因為他負責裝置查漏、消漏工作。他是個“勤人”,各框架,管廊間都留有他一串串的腳印。僅一個月的時間,裝置508條帶壓管線,43687個靜密封點,801臺靜設備他都輪流翻查了一遍,名副其實走了一回“萬里長征”。
對待漏點,他可是使勁渾身解數去“圍追堵截”。他要求各班組開展以一輪班為期限的查漏消漏活動,對查到漏點最多,消漏最多,臺賬最齊全的班組獎勵2.5分,第二名2.0分,以此類推。在他推波助瀾,軟硬兼施下,五個班組很快就掀起一陣比學趕幫超狂潮。整整一周的時間,大家都在議論著的“漏點”和“消漏”。周建文也很快拿到了兩套所有相關漏點、損點臺賬。
有一次,周建文到食堂吃飯,剛坐下來就收到班組傳來短消息說不知名處公用工程有泄漏。結果,他飯沒吃就往裝置跑。
剛走進裝置,一名副操擔心地對他說:“周工,漏點還沒找到,恐怕又要‘長征’了?”
“沒事,多走幾回‘長征’是對自己的鍛煉。”周建文倒是笑著安慰道。
周建文挺愛找“麻煩”。
“小李,幫忙算算兩個小時前與現在指標用量有無差異?”這天,周建文突然走進中控室對聚會主操小李說。
“咦,早上不是剛算過嗎?現在又算?”聽到周建文提出與早上相同的要求,小李詫異地轉過身問道。
“化工生產漏點是不定期發生的,要時刻盯緊,才能及時發現堵漏,減少損失。”周建文解釋道。
經過一番“折騰”發現沒有異常,小李高興地正想噓口氣。
沒想到,周公建文迸出一句話“有空嗎,跟我到現場查一下?”
“什么,還要到現場查?”
“嗯,中控能發現泄露點,但是預測不到漏點。周建文繼續解釋道。
“但是,那也太麻煩了吧?”小李嘮叨著。
“不麻煩,定期到現場探測可疑漏點,是保證裝置無泄漏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周建文笑著道。
他還很“固執”。
一次室內監控時,當班班組發現儀表風有一個固定流量流失。經過一番“掀地似”搜查。大家還是沒有發現準確泄露點。
“我們已經將整個裝置的儀表用戶都查過了,還是沒有發現哪里有漏點,就那么一點儀表風,還是算了吧。經過一番筋疲力盡的查找,其中一名隊員向周建文勸道。
“不行,有流量就說明有漏點,漏點不消除,裝置就不是‘無泄漏裝置’,而且有漏點,長此以往對裝置的能耗也有一定影響。所以這個漏點我們一定要找到,消滅掉!”周建文堅持地說道。
“要不我們到管廊上瞧瞧?”望著遠處一排排的彎曲蔓延管廊,周建文公突然提出。
望著10米多高的管廊,許多人都打退堂鼓。周建文二話沒說,取來安全帶,獨自盤上管廊,拿著試漏瓶,對著儀表管線每一處節點慢慢地測試。1個小時過去了,大家依然看到周建文攀在管廊上測試。終于,在第三道管廊處,響起了周建文興奮歡叫“找到了,在這里。望著遠處管廊上歡騰手蹈的身影。大家不禁的想到“他不但犟,而且牛!”
這就是我們的消漏王”周公,周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