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王賓)戴好安全帽,裝好錄音筆、筆記本,把包往肩上一背,風風火火地出門。我很享受這樣的狀態。
差不多5年了,我就這樣游走在齊魯石化大大小小的裝置里,采訪、座談、寫作。日子一天天過去,閃現其中的我早已青春不再,不變的是對每一篇稿件的謹慎負責。每每看到《中國石化報》上“本報記者王賓”的字樣,心里就很欣慰:我在現場,沒有瞎編一個字,這是我的責任。
幾年的記者生涯,讓我養成很多習慣。比如,對周邊的信息特別敏感,哪怕是在電梯里,或者是在飯桌上,別人不經意間的一句玩笑,經常會讓我腦中閃現靈感。一次在食堂吃午飯,聽別人閑聊,有幾個地方企業要到橡膠廠學習異味治理。我當時第一反應:這里面能做文章。
齊魯石化一直執行著國內最嚴格的環保標準,盡管這樣,好多人還是戴著有色眼鏡看齊魯?,F在,地方企業來學習,不正說明咱們做得不錯嗎?我以此為由頭,深入了解采訪,寫了一篇齊魯石化異味治理的深度報道,被《中國石化報》頭版頭條刊發,并被好多網站媒體轉載,讓公司好多環保工作者為之欣慰。
5年了,我忠實地記錄著齊魯石化的點點滴滴。翻看這5年的報道,我仿佛就能看到齊魯石化按照集團公司黨組的要求,在打造世界一流煉化企業道路上奮力前行的身影,仿佛聽到數萬齊魯人邁向幸福明天的鏗鏘腳步。作為一個記錄者,我深感榮幸。
我有時候想,如果有一天離開這個崗位,我會是一種什么心情?現在,我相信是“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