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wǎng)訊 近日,中國監(jiān)管部門表示將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參與未來的國內(nèi)原油期貨交易,這是海外投資者首次獲準進入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這項舉措不僅可以吸引國外優(yōu)秀投資者,活躍國內(nèi)金融市場,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原油期貨的國際化水平。
中國醞釀推出原油期貨的根源是為了增加在國際原油市場的話語權。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卻無法影響原油的價格,中國希望通過原油期貨成為僅次于美國、英國的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以擴大自己在原油定價權的影響力。
多年來上海期貨交易所一直醞釀原油期貨的上市交易,在技術和風險控制方面基本已經(jīng)完成,但是由于國內(nèi)不完善的金融體制以及期貨市場國際影響力不足等原因,原油期貨上市時間依舊遙遠。
首先,據(jù)了解策劃中的原油期貨將允許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中東一共8個等級的高硫原油在保稅倉庫交割。復雜的體系會增加交割和存儲成本,買家在中國市場能否獲得比直接從俄羅斯、中東進口更低的價格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其次,政府對石油行業(yè)的控制非常嚴格,僅允許少數(shù)國有企業(yè)進口原油,國企的原油是否能進入期貨市場也是未知數(shù)。繁多的原油種類和高度控制的體系都會引起投資者的擔憂,沒有成交量就沒有流動性,沒有流動性就沒有影響力。
亞洲其他國家也曾經(jīng)為了建立亞洲基準原油期貨做出嘗試,但都因為流動性不足而失敗。迪拜商品交易所一直希望把自己的阿曼原油期貨打造成亞洲基準原油合約,但是相比WTI合約和北海布倫特合約,阿曼原油的成交量還有很大的距離。
中國想要提高在原油市場的定價權,并獲得國際影響力,需要更好的完善期貨市場的交易規(guī)則,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風險控制體系,吸引更多的國內(nèi)外投資者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