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魯西化工集團是在原魯西化肥廠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國有特大型綜合性化工企業。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持續低迷的經濟形勢,以集團董事長張金成為核心的領導班子,繼承發揚化肥行業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堅持科學發展,搶抓發展機遇,積極貫徹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的號召,以及建設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的總體規劃和部署,按照“堅持化肥,走出化肥”的總體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安全”與“發展”兩大中心任務,一手抓傳統化肥產業的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化工產業的發展,加大科技創新與投入,進一步加大產品結構調整步伐,集中力量開展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建設。通過大力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努力轉變發展方式,逐步走上健康快速的發展之路。
目前集團總資產160億元,職工11000余人,產業涉及化肥、化工、裝備制造安裝和化工設計研發等領域,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山東省省長質量獎”、“中國化工行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十幾項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
打造優勢陣地
實現化肥產業優化升級
“全國化肥看山東,山東化肥看魯西”,這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化肥界很流行的一句話,成為魯西人多年來為之奮斗、為之拼搏的理由,在市場大潮的不斷沖擊下,如何堅守住陣地,如何打造優勢陣地,成為魯西化工集團發展前進中思考的關鍵。
董事長張金成果斷決策,把調整化肥產業,繼續做強、做優化肥產業列為集團發展戰略。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適銷對路的化肥新產品和新品種。通過技術改造將尿素細分為大顆粒、中顆粒、小顆粒三種產品,開發了聚能尿素、緩釋尿素、含鉀尿素等多個品種;根據不同作物、不同區域和用戶需求,開發了各種養分含量的新型復合肥70多個品種;不斷強化農化服務意識,與科研院所和高校聯合進行新型肥料試驗與推廣,并現場進行施肥講課與培訓指導,增強了化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實施節能降耗改造,努力提高企業經濟運行水平。面對激烈的化肥市場競爭,積極對原來老裝置開展節能降耗改造。通過實施型煤摻燒、蒸汽梯級利用、采用醇烷化工藝、選用先進節能的大型壓縮機、蒸發冷卻器等一系列改造,合成氨綜合能耗降低了10%?!笆晃濉币詠?魯西化工集團在化肥生產上實施的重要技改項目有200多項,去除投資成本為企業增效8500萬元。
積極調整原料路線,努力打破單一原料對生產的制約。2009年,集團與北京航天萬源煤化工工程技術公司、南京國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建設了國產化的粉煤氣化合成氨項目。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于2011年10月份建成投產,一次開車成功,實現生產裝置長周期連續穩定運行,各項運行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設計要求。該裝置采用了粉煤加壓連續氣化,低壓甲醇洗和液氮洗氣體凈化、低壓氨合成等國內先進技術,具有整體性強、自動化程度高、運行安全可靠、用人較少、成本較低等優點,為國內氮肥企業原料路線改造摸索積累了寶貴經驗。并且還為集團積極探索開發合成氣的利用,開展煤化工下游產品項目建設創造了條件。
不斷調整優化現有裝置和淘汰落后裝置,實現了化肥產業的優化升級。針對原來化肥裝置“多、小、散”的問題,一方面通過擇優實施技術改造和新上先進的大型生產裝置,提高了化肥生產裝置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積極淘汰落后裝置。根據部分生產裝置老化、消耗高的實際情況,結合政府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政策和要求,自2003年起,先后對原莘縣化肥廠、藍威化工、第六化肥廠、第三化肥廠(原平陰化肥廠)等七家企業進行了關停并轉。同時依托集團優勢,結合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的建設,積極穩妥做好關停企業的調整轉產工作,均實現了成功轉型。經過擇優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和新上大型裝置,初步改變了化肥裝置“多、小、散”的局面,集團尿素總產能達到200萬噸,NPK復合肥產能達到130萬噸,比2000年提高了兩倍,化肥生產規模與裝置水平有了較大提升,實現了化肥產業的優化升級。
搶抓發展機遇
全力建設化工新材料產業園
機遇往往青睞有準備,有遠見,有智慧的人。在機遇面前,與機遇擦肩而過者有之,坐失良機者有之,善抓機遇乘勢而上者有之。魯西化工集團以“堅持化肥,走出化肥”的發展思路,搶抓發展機遇,致力于推進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的建設,成為全國石油化工行業轉方式、調結構的典型企業。
自2004年起,魯西化工集團抓住政府鼓勵企業“退城進園”的發展機遇,積極展開了化工新材料園區建設。在園區規劃和建設中,始終堅持“集約化、一體化、園區化”的總體發展思想,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從煤化工、鹽化工、公用工程等基礎產業做起,按照化工新材料的方向逐步延伸產品鏈條。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家和各級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魯西化工集團又及時搶抓機遇,加大投資力度,加快了化工新材料產業園的建設步伐。2009年以來共計投資100多億元,建成投產了甲烷氯化物、三聚氰胺、氯化石蠟、有機硅、粉煤連續氣化、四氯乙烯等四十多個化工項目。2012年,又投資新建了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年產25萬噸丁辛醇、年產20萬噸雙氧水、年產10萬噸高氟聚合物聯產新型制冷劑等項目,目前大部分項目都已進入試車投料階段?,F在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建成面積已達4平方公里,擁有300多萬噸40多種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初步完成了建設綜合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的總體布局,為企業的安全、持續、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集團將園區整體運營與集團化管控相結合,專門成立園區管理機構,實現人員、財務、原料采購、生產運行、產品銷售等方面的統一協調管理與運作。根據各產品的市場情況和裝置運行情況,及時調整產出比例,保證了園區整體生產平衡和經濟運行。園區裝置之間、產品之間、園內裝置與園外其他單體企業之間實現了關聯和協同發展,保證了園區和全集團的有序、良性運行,增強了抗擊風險的能力。
通過幾年的實踐證明:建設化工新材料產業園是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通過建設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實現了園區生產裝置的集約化運行,實現了公用工程的集約化使用,實現了園區管理與運作的集約化,同時還鍛煉培養了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和職工隊伍。
堅持創新驅動
依靠科技進步促發展
技術創新是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的戰略支撐,是企業實施轉方式、調結構和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魯西化工集團注重原始創新的積累和集成創新,把創新和員工崗位結合起來,和新技術、新工藝結合起來,把創新的思想和行為融入員工的日常工作,激發創新思維、激勵創新行為,讓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無限生機和活力。
“十一五”以來,魯西化工集團每年的科技投入都在銷售收入的3%以上,累計投入達10多億元。1998年組建企業技術中心,現在已被批準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下設設計院和研究院,研發與設計技術人員700余人,擁有化工石化醫藥行業乙級、化工工程專業甲級設計資質。分別與中科院、天津大學、華中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相結合的關系。2011年在德國成立了魯西化工歐洲研發中心,積極開展國際化的技術交流和研發工作;集團制定了技術人才培養發展戰略,形成了直接引進、委托培養、定向培養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制定了專利技術獎勵、技改創新獎勵、合理化建議獎勵等創新激勵制度,每半年進行一次生產技術和管理成果申報和評選活動。這些舉措極大地調動了企業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創新之花競相綻放,創新成果碩果累累。目前,企業擁有專有技術共計6項,其中有2項獲得石化聯合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獲三等獎;2項獲得山東省化學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3項設計獲得市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2項設計獲得二等獎。企業申報并獲得受理的專利達427項,其中發明專利87項,有力推動了企業快速發展。
發展壯大裝備制造產業
助推企業快速發展
魯西化工集團在發展壯大化肥、化工產業的同時,高度重視裝備制造產業的培植。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在集團強勁發展態勢下帶動成長發展起來的。
在前些年兼并吸收原聊城鍋爐廠、聊城化工機械廠的基礎上,依托集團自身需求優勢,逐步形成了較大的化工裝備制造和安裝能力。目前集團內裝備制作、安裝從業人員達2600余人,各類壓力容器、管道設計制造資質齊全,化工裝備容器制作安裝年能力達10萬噸以上。其中自行設計制造安裝的目前國內最大的尿素合成塔和氨合成塔,無論是技術還是質量都堪稱同行業一流。為近幾年企業實施轉方式、調節構和建設化工新材料產業園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て髽I擁有自己的裝備制造能力,有力保證了項目建設速度和質量;大幅度降低了項目建設成本;有效保護了企業在化工、化肥生產裝置、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成果和專有技術。
以安全為天促生態環保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集團董事長張金成明確提出“安全第一、質量第二、效益第三”的安全理念,“安全第一”的思想,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企業離開了安全,一切無從談起。集團嚴格根據國家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積極在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方面開展工作,履行社會責任。
堅持“安全第一”不動搖,確保生產裝置的安全穩定生產和企業的安全發展。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出現問題和單位一把手直接掛鉤;認真開展安全、環境、質量三個標準體系貫標認證,加強安全標準化管理;不斷學習引進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開展化工工藝過程安全(HAZOP)分析,努力做到安全管理全覆蓋,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堅持開展各級安全培訓學習活動,不斷提升安全管控能力。讓安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緊緊跟上集團發展的要求。
堅持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并舉,建設生態環保型企業。在園區建設發展過程中,堅持建裝置先建環保設施的做法,堅決杜絕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不良做法。讓環境保護和企業發展同步,把天藍、地綠、水凈當作集團生態發展的崇尚和追求。投資近億元建設了三座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700立方/小時,所有外排水一律經過無害化處理,全部達標排放。所有鍋爐均配有煙氣脫硫、脫硝和靜電布袋聯合除塵裝置,安裝了在線監測設施,煙氣排放全部達標;園區建有危險廢物處理中心,能夠對各生產裝置產生的所有廢渣、廢油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再利用。
堅持和諧企業、和諧社區建設,積極奉獻社會。集團本著“發展成果共享,和諧家園共建”的理念,積極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為周邊社區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成為和諧社區、和諧企業建設的先進典型。積極參與社會救災捐款、“慈心一日捐”等社會公益活動,設立了職工子女助學基金,為員工建設經濟適用的住宅小區等,樹立了關愛社會、關愛員工,認真負責的良好形象。
任重而道遠
堅定不移走生態工業發展之路
“十二五”是魯西化工集團發展的關鍵時期,集團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企業整體運營、管理與發展的全過程。認真貫徹“堅持化肥,走出化肥”的發展思路和要求。通過技術創新和應用新技術,進一步加大化肥新產品、新品種開發力度,加大環保節能改造力度,對化肥產業實施優化升級;加快原料化工向綜合化工的轉變,拉長煤、鹽、氟硅化工產業鏈,發展綜合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全力抓好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一體化功能,轉變企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努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科技研發、工程設計、化工裝備制造安裝能力。大力推進“責任關懷”活動的開展。按照《責任關懷實施準則》的要求,堅持認真做好企業的安全、環保、節能工作,大力推進企業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魯西化工集團將在以張金成為班長的領導班子帶領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以創新驅動、提質增效、統籌發展為著力點,堅定不移地繼續走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發展之路,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