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然而,這一格局在去年12月被中國打破。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根據美國能源部情報局的最新數據,去年12月,美國石油凈進口量下滑至一天598萬桶,是1992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同時期,中國石油凈進口量上升至一天612萬桶。
這意味著中國暫時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盡管業界分析稱,12月的數據往往因年終稅收因素而波動,月度數據并不具有參考性,但是居高不下的石油進口量卻使能源經濟危機的擔擾再次牽動人心。
“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大的危險眾所周知,除了有能源中斷的風險外,還有能源價格的風險。上個月24日油價上漲跟這個也有關系。我國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是跟國際接軌,國際價格漲得高,那國內就調得快。而我們對外依存度越大,對國際市場的壓力也就越大。”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我們的能源消費,特別是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去年我們自己生產的原油是2.04億噸,進口是2.8億噸,我們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是58%左右。
然而,對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產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飛來說,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只是研究能源經濟安全中需要觀察的其中一個指標。
滕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除此之外,對于石油進口格局變化后,各方會不會形成一個新的壟斷格局,以及整個石油價格的體系會不會產生劇烈變化等也需要觀察。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具有很強的牽動影響。最近這幾年,美國在頁巖氣以及其他新能源的研究運用上有積極的進展,對石油的依賴一直是呈現下降的趨勢,這也導致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美國減少了對中東的關注,同時也從歐洲抽出一部分力量,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了亞太。
而我國正處于從傳統產業向科技產業革命過渡時期,盡管我們有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許多傳統產業存在著一些產業安全問題,包括產業規模,對外依存,技術依賴,屬于產業安全競爭力的一些核心指標一直沒有達標。這些都影響了我國的產業轉型。
滕飛認為,在石油格局大變革、發展新能源和已有的亞太格局和我國現有的能源結構和產業格局兩股力量較勁的時候,我國不僅要面臨傳統產業安全長期存在的問題,還要應對保證石油格局的健康發展,石油的價格體系不要上下浮動得太劇烈,爭取油價的話語權。這些挑戰都非常嚴峻。
“當然,對我國石油來說,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安全問題還是能源依賴?!彪w強調,這就需要我們密切關注各項指標體系,然后國家戰略繼續在新能源發展上進行引導,繼續對國內頁巖氣進行研究和開發。
而針對我國石油進口主要集中在中東和非洲國家,林伯強說道,這就很不安全,因此需要進口多元化,可以從俄羅斯等國進口更多一些。
“其次,在不能少用的情況下,也要在國內尋找替代性能源。我國石油主要用于交通運輸行業,因此就需要在交通領域上做一些研究,比如提高效率,或用電動汽車或者天然氣汽車來替代。而新型的替代汽車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今后可以形成推廣,將會減少石油的應用量?!绷植畯姀娬{。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