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8月中下旬以來,西部的大型尿素裝置接連進入投產或投產準備階段,煤炭產地快速興起的尿素項目表明,氮肥向資源地轉移、利用低成本煙煤生產的趨勢已勢不可擋,氮肥產業結構調整向著深水區邁進。
8月28日,內蒙古博大實地化學有限公司邀知名流通企業代表齊聚鄂爾多斯,為即將投產的100萬噸尿素尋找銷售渠道。8月15日,陜西府谷縣年產52萬噸尿素的陜西第一個“坑口”項目試車成功,陜西省打造以煤為原料大型化肥生產基地建設又向前邁出一步。2012年底的數據顯示,在全國總計產能7130萬噸的393家尿素企業中,無煙煤產能占50.5%,非無煙煤產能占18.5%,且非無煙煤的產能比重在逐步增加。隨著氮肥向資源地轉移,內蒙古、新疆、寧夏、陜西等擁有豐富煤炭資源的省區一批大型先進氮肥生產裝置陸續建設投產。據氮肥協會今年初統計,內蒙古現有尿素產能344萬噸,在建擬建產能936萬噸,2015年底產能將達到1280萬噸。新疆現有產能506萬噸,在建擬建產能418萬噸,2015年底產能924萬噸。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兩年我們無法回避的是,隨著產能過剩壓力增大,氮肥產業將進入又一次結構調整期。一是產能快速增長,趨于大型化;二是采用先進煤氣化工藝的低成本產能增長很快;三是內蒙古、新疆等資源地尿素產能快速增加;四是一些設備工藝落后、管理水平低的產能將逐漸被淘汰。預計2013年底原料資源地的尿素產能可達3200萬噸,占全國的38.9%。
內蒙古博源運銷公司總經理蘇志剛認為,隨著國內尿素產能的不斷增加,氮肥生產企業面臨更加殘酷的競爭,行業必將有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對具有資源優勢的企業來說,因為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低、生產工藝先進、資源循環利用好,機遇將大于挑戰。
吉林倍豐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采購部業務主管許文慶表示,東北每年的尿素約2/3需要從外省調入,以前主要來自山西、山東等地,內蒙古的尿素項目投產后,以便捷的運輸直接送往東北,必將對原有東北供肥格局造成沖擊。新疆的低成本尿素在運輸得到很好解決的情況下,也會對國內尿素營銷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陜西農科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平華認為,未來的氮肥營銷廠商融合、形成以資本為紐帶的聯合經營體,大型生產企業和大型流通企業強強聯合是主要發展方向。氮肥產業向西部資源地轉移導致氮肥生產與消費地背離,運輸及流通環節會越來越成為保障供應和穩定氮肥市場的關鍵因素。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