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立的“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為農化行業發展釋放出新的利好信號。
對此,農業部種植業司行業發展處處長許發輝上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支撐被列入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肥料企業應更多承擔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的責任;同時“舌尖上的安全”要求控肥、控藥、控添加劑,將改變以往高產出依賴農化產品高投入的模式。業界預測,具有生態、環保、高效等特點的緩控釋肥、水溶性肥料、有機肥、生物肥、增值肥料、土壤調理劑、低毒高效生物農藥將迎來大發展。
許發輝提出,肥料企業要建立和完善新型肥料營銷運行機制和農化服務體系,推廣應用肥料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滿足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高新肥料技術、產品和服務。隨著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必然通過調整消費稅征收范圍和稅率,對高資源消耗、高能耗的肥料產品予以限制,促進肥料產業和企業轉型升級。
以科技為支撐的現代化農業在提高糧食單產、保障糧食自給自足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并成為農化行業發展新的突破口。同時為確保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推廣符合綠色生態的新型化肥、農藥等更是當務之急。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化肥行業要在節本增效、提高利用率等方面下功夫。除了已經顯現出明顯效果的緩控釋肥和水溶性肥料,繼續研發符合我國農村實際的高產高效環保的新肥料和養分管理體系也將非常重要。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告訴記者,在有利的農業政策引導下,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水肥一體化將迎來大發展。
針對此次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業內專家認為這給農化行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降低農化產品的使用總量,推廣符合綠色生態的新型農化產品成必然要求。許發輝認為,鼓勵生產有機環保、高新技術肥料產品,爭取盡快啟動實施高效緩釋肥料和低毒高效農藥使用補貼試點也將是農化行業的新機遇。
據了解,國內一批科研院所、行業協會正在開展土壤改良、污染防治及修復、生態農業建設方面的研究試驗工作,部分科研成果已經產業化。同時,國內的有機肥、生物肥、增值肥料、土壤調理劑企業也紛紛將目光轉向生態農業及現代農業建設領域,行業的春天正在臨近。“在生態農業的主基調下,生物農藥部分替代化學農藥成為農藥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袁會珠這樣預測。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