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目前,市場趨向于全球經濟總體正進入一個相對穩定但更加緩慢的增長時期的共識,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短期復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鑒于制造業去過剩產能的政策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下滑,所以經濟長期下行仍可能是其運行的主旋律。
宏觀環境如此,能源化工行業亦不能獨善其身。從行業角度來看,甲醇產能不但沒限沒減,反而快速增大,傳統需求表現出疲態,新興需求持續增長,甲醇行情隨著供需的季節性變化動態調整,價格運行表現出鮮明的季節特性特點。雖然有時在同一時間段內,需求增長速度與供應增長速度出現不匹配,導致了較極端的行情出現,但甲醇行業的綜合利潤并沒有快速增長,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難題。
甲醇行業在產能、產量雙增與傳統需求萎縮、新興需求增長的供需矛盾中向前發展,出現極端行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從甲醇生產成本考慮,利用期貨開展賣期保值仍然十分重要。我們預計,2014年內甲醇期貨仍將出現空頭保值的理想的價格區間,且利用期貨保值相對其他保值方式有比較優勢,所以生產企業仍可關注保值機會,執行保值計劃。
一、經濟下行壓力大主要行業復蘇仍需宏觀支撐
2013年,全球央行的“超寬松貨幣政策”雖然帶來了發達國家經濟的復蘇,表現最為強勁的是美國,其次是日本,最后是歐元區的弱勢復蘇,但是長期大量的貨幣投放只能在短期內刺激虛擬經濟的不適當繁榮,并不能從根本上給予經濟增長長期持續的動力。我們仍然認為“創新是驅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但短期經濟動力不足,仍需貨幣推動。”充足的流動性將再度放大金融杠桿,不利于經濟的結構性改革,造成貨幣驅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用遞減。
在2014年甚至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全球經濟都面臨深刻而痛苦的“結構性”調整中,中國經濟因為產能過剩、地方債務高企、貨幣投放減速等等因素的制約,也不例外地面臨更為嚴峻的增長困境。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但由于保增長式的短暫的寬松貨幣政策仍可能在2014年第一季度實施,所以我們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短期復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長期下行的可能性亦較大程度地存在。
從2013年新政府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各種舉措來看,2014年推進具體改革仍是政策措施的主旋律。首先,自貿區試驗與擴容的紅利在短期內不能大面積釋放,需要不斷完善機制體制建設,適時擴容。其次,棚戶區改造是房地產經濟的另一補充,需要在民生建設與經濟發展兩方面取得平衡,所以它只能對房地產起到短暫支撐作用,對整體經濟上行的拉動作用不會很明顯。第三,因戶籍、土地確權等改革在短期落不到實處的制約,土地改革面臨諸多待解難題,土地經濟釋放紅利并非一帆風順。
二、2014年甲醇供需緊平衡有季節性差異
2014年產能預增900萬噸左右,可信度暫設為85%,平均開工率預期持平于2013年的66%,總供應量預增504.9萬噸,需求預增490萬噸左右,全年供需有望實現緊平衡。因供應與需求的季節性差異,供需平衡也有季節性差異。
1.預期供應增量可觀
2013年,國內甲醇產能分布不均造成供需的空間距離較大,仍維持華北、西北主產,華東主銷,進口供應東南沿海為主的格局。
主產區產能分布為西北21%,華北34%,華東17%,西南11%,華中11%,華南3%,東北3%。全國進口仍以江蘇42%、廣東29%、浙江21%、福建8%四地為主,華東地區進口量占70%左右。截至12月25日,統計中國甲醇企業303家,產能5654.3萬噸,全年累計投產產能為437萬噸。預估全國平均開工率為66%,預估產量3731.8萬噸左右,進口500萬噸左右。全年除11月份供需出現缺口外,其余月份需求正常,傳統需求季節性占比變化不明顯,新增需求的占比在上升。2014年預增產能900萬噸左右,其中西北預投產667萬噸,華北預投產160萬噸。
2.傳統穩中走弱新興需求高速增長
2013年,在經濟降速增長的宏觀背景下,傳統下游甲醛、二甲醚、醋酸對甲醇的需求變化以季節性為主,總體平穩。從國家甲醇網的最新數據看,傳統需求有升有降。
1-12月份全國甲醛產量1886.4萬噸,同比增長11.7%,消耗甲醇量約為858.9萬噸。二甲醚產量在404.2萬噸,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消耗甲醇量約為606.8萬噸。醋酸產量436.2萬噸,同比降低2.9個百分點,消耗甲醇量約為239.2萬噸。DMF79.1產量萬噸,同比增長34.8%,消耗甲醇量約為87.2萬噸。
新興需求包括甲醇制烯烴與甲醇汽油,甲醇汽油的情況被統計在其他需求里,從2013年的數據及行業情況來看,新興需求增量可觀,發展前景較好。
1-12月份全國累計生產烯烴195.9萬噸,同比增長86.1%,消耗甲醇量約為547.7。其他需求累計消耗甲醇量394.3萬噸,同比增長44.6%。預計2014年二者新增甲醇需求490萬噸左右,包括假設烯烴增長80%,甲醇汽油以300萬噸為基數增長30%。
甲醇制烯烴的發展較明朗,甲醇汽油消耗甲醇的年均增長維持在30%以上。未來,市場寄希望于傳統需求的復蘇與新興需求的良好發展,可見甲醇制烯烴與甲醇汽油應用在需求端很大程度地改變著甲醇行業的格局。
一方面,國內甲醇制烯烴項目正在快速推進。已上馬的項目總設計產能為279.5萬噸/年。其中,神華寧煤50萬噸/年,神華包頭60萬噸/年,大唐國際發電60萬噸/年,河南中原石化20萬噸/年,寧波禾元化學60萬噸/年,惠生(南京)清潔能源29.5萬噸/年。其中,寧波禾元與南京惠生項目的試產、投產長期吸引著市場的目光。2013年投產的甲醇制烯烴項目有90萬噸。2014年計劃投產的還有340萬噸,其中外購甲醇的烯烴裝置66萬噸,分布山東地區,將對西北、華北的供應市場與華東的消費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與傳統的石油制烯烴方式比,煤制烯烴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刺激業內上馬一大批巨量的甲醇與烯烴裝置。由于國家政策支持大型煤化工項目,所以市場普遍看好煤化工的遠期市場,所以有理由相信甲醇制烯烴項目將得到大力發展。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掉到“十二五”末,中國烯烴年產能可能達到5000萬噸,受制于烯烴下游需求不確定性的影響,甲醇制烯烴項目的不確定性可能引起產能進一步放大,導致烯烴的產能嚴重過剩。
縮短分析周期至1-3年,甲醇制烯烴項目將持續拉動甲醇產能與產量放大,市場也將在一個又一個順利投產的項目中迎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但也應理性評估其他需求對甲醇的推動與制約作用。綜合考慮,持續看好烯烴對甲醇的需求將使甲醇行業迎來“烯烴春天”。
另一方面,甲醇汽油的應用如火如荼。2013年下半年,國內甲醇需求變化也為下半年價格快速回升作了不小的貢獻,其中,近年來甲醇汽油的快速應用更是貢獻不少。自2012年,工信部批準在山西、陜西、上海三地進行甲醇汽車試點起,到目前山西、陜西、黑龍江、福建、浙江省等地出臺地方標準,全面或試點推廣甲醇燃料止,甲醇汽車的應用在主要地區均取得了較大發展,其中,山西省甲醇汽車改造量達6萬輛,省內現有甲醇加注站50多個,另外還有20萬輛年產能的甲醇轎車廠預計于2014年底投產。2014年5月,陜汽集團LNG與甲醇重型商用車產業化項目均獲省發改委備案,將投資4.12億元在西安設立年產1.5萬輛LNG與甲醇重型商用車項目。可見這些年主要試點省份甲醇汽車的發展已上了規模。受益于環境治理,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如果證實了甲醇汽車的清潔性帶來了環境與發展的經濟效應,其應用范圍仍將持續擴大。
3.行業博弈轉移利潤改變短期供需情況
甲醇行業博弈是使短期供需發生變化,從而加大價格周期性波動幅度的影響因素之一。2013年8月起,國內甲醇價格醞釀上漲,經歷了8-10月的準備后,在進口出現較大問題的前提下配合各種炒作,11月起,價格快速上行,但隨著炒作因素消退,又快速回落至啟動前的水平。供需兩端因了解的基本面情況有所差異而相互博弈,使行業定價權頻繁易手,改變了短期供應格局,同時轉移了行業利潤,在國外供給減少與國內旺季同時存在時,國內主產區獲得短暫定價權,但受支撐因素略微減退的影響,致使上游壟斷式定價權轉移到終端需求商手中。在定價權的轉移過程中,價格上、下行的時間跨度不相等,致使生產企業的大量產品集中在價格下行時段內銷售,較大程度地影響了全年利潤。
2013年甲醇生產企業在下半年獲得了豐厚利潤,隨之而來的是下游利潤被大幅擠壓,但生產企業的全年利潤仍然偏薄,隨著需求淡季來臨,生產企業又不得不忍受價格下跌,從而喪失定價權。2014年,在進口不出現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全年供應與需求在上半年較寬松,下半年趨緊的格局依然存在,這就促使生產企業在需求淡季里尋找產品保值的手段與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降低開工率來應對需求變化情況。
三、生產企業利用期貨保值具有比較優勢
預計,在國外供應短期不能快速恢復與國內天然氣供應恢復前,國內價格有望延緩下行趨勢,但在傳統淡季供應端失去定價權后,價格下行趨勢將維持較長時間,生產企業利潤將被攤薄。
目前,根據行業現狀,生產企業獲得較穩定利潤的策略無外乎有四,一是,大型企業加快發展烯烴項目或是在甲醇價格維持低位的幾個月內提高烯烴裝置開工率,多元發展達到利潤目標,二是,有條件的企業增大甲醇汽油權重,達到利潤目標。前二策略較傳統,應用面較窄。三是,改全款預付的貿易模式為定金(10%-20%)貿易模式,簽訂超遠期訂貨合同,拉長訂貨周期,分攤下游企業面臨的價格快速下行的風險,刺激中下游抹平生產企業的全年庫存,達到利潤目標,四是,利用期貨市場鎖定平均成本上的正常或可能的超額利潤,將價格下行周期內的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上來,用風險對沖策略達到利潤目標。
綜合來看,生產企業普遍可行的應對策略有三、四兩條,且二者有相似之處,但因期貨合約、交割流程標準化,相較超遠期合同無司法糾紛風險,因此,利用期貨市場保值具有比較優勢,企業可以等待合適價格,適當采用之。
從以上三個大的方面來看,2014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制約各主要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甲醇行業。國內甲醇產能、產量、需求量三者同增,供需分季節時段出現偏松與偏緊格局,價格也將不是單邊行情,仍然會出現較好的期貨保值價格。生產企業在上半年仍較大可能地面臨虧損壓力,在無傳統保值手段的前提下,需要不斷研究期貨市場,逐步利用期貨保值,轉移價格下跌稀釋全年利潤的風險。總的來看,甲醇行業未來的高速發展仍然寄望于新興需求的快速增長。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