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沙特阿美總裁法利赫、殼牌CFO亨利、巴斯夫全球副總裁薄睦樂、陶氏化學大中華區總裁黃祝齡等石化大佬們聚在一起,不約而同的將頁巖氣掛在嘴上,因為頁巖氣令他們收益頗豐。
據黃祝齡介紹,近期美國宣布了超過180個相關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180億美元,“2015年我們將在美國墨西哥沿岸建設一座世界級的乙烯裝置。”
這意味著,頁巖氣不但給美國居民生活提供了大量廉價能源,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工作機會,而美國化學學會預計,到2023年,上述項目每年將為化工行業帶來超過800億美元的產值,并創造63余萬個工作崗位。
這在1970年代后的數十年中,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希望要來建立一個不同的行業。”法利赫坦言,而他所說的這個新行業,就是以廉價頁巖氣為原料的化工業。
頁巖氣與美國精神
“中國現在有500個井,但是只有一半在進行生產,而在美國,一年可能有一萬個井進行氣井的開采。”對此亨利有些無奈。
之所以如此,他認為關鍵在于怎么樣來開采這些頁巖氣。
就在此前幾天,彭博報道稱,亨利在紐約向投資者稱,“四川頁巖氣項目的進展一直比我們先前的預期更加緩慢而且更加困難,部分在于地質原因,部分是在人口高度密集農業區經營方面的挑戰,這一項目規模很可能會比先前預想要小。
川渝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頁巖氣產區,然而水源是開采方首先要面對的難題,人口眾多和水源污染令所有人頭疼。
此外,還有運輸管道的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難題,最終迫使國家發改委下調了頁巖氣的產量目標。
“對于美國、加拿大和世界其他國家,包括中國,(頁巖氣開發)要進行一些冒險,”亨利說,“但是確實是創業,以美國的創新精神以及企業家精神是一個重要的推動頁巖技術發展的因素,這個在其他地方是很難復制的,因為這就是美國的精神。”
相反,“我覺得對于中國來說,它現在是盡力的,進行從長計議,進行長期的投資。”
亨利坦言:“我覺得就是要快速進入市場,要了解你的這種地質條件,馬上進行鉆探,我們不光是要國有的大企業,需要不同的所有制,同時你還需要技術、你需要基礎設施等等。”
然而這在目前中國的頁巖氣行業卻很難實現。
一方面因為目前已探明的頁巖氣區多在中石油和中石化手中,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國人并不愿意投入數億、甚至百億元投入到一個有巨大風險、但卻孕育豐厚利潤的領域。
2013年6月和2014年1月,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以及貴州省等組織了幾次開發第二輪頁巖氣中標企業進展匯報會,結果僅有一兩家企業的勘探工作取得進展,大部分企業一直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
無奈之下,中央政府不得不將已確定的頁巖氣目標下調一半——這就是中美兩國的差別,兩國企業間性格的差別。
頁巖氣的美國紅利
然而,沙特阿美、殼牌、巴斯夫、陶氏化學等卻已享受到美國夢的利潤。
“在北美,我們已經極大的增加了氣的使用量,已經占到發電量的50%,我們會把氣的發電量從50%增加到70%、80%。”法利赫說。
其原因只是美國氣價便宜。
自2009年美國頁巖氣革命爆發后,美國天然氣市場(包括頁巖氣)供需嚴重失衡,為了把天然氣銷售出去,其價格在2011年前后甚至達到了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相當于0.5元/立方米左右),直至目前,其價格也僅為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廉價的氣源,不但催生了天然氣發電的蓬勃發展,更給化工業帶來了商機——“化學工業正在從目前以石腦油為主要的原料轉向在特定地區采用多元化原料。”薄睦樂坦言。
據他透露,巴斯夫正在評估氨生產裝置和甲烷制丙烯綜合生產設施,“這將幫助我們利用美國頁巖地開采帶來的低價天然氣,大幅提升我們的成本優勢。”
而陶氏化學則已開始在美國下重注——2015年它將在美國墨西哥沿岸建設一座世界級的乙烯裝置。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