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常態”由最初的頗具新鮮感,逐漸成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常用詞。新常態下,很多企業發現,要保住市場、保住利潤,原來的招不靈了。
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正處于從高速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往日被忽略的疥癬之疾,如今漸有成心腹之患的趨勢。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面對著大面積的產能過剩、需求疲軟等種種不利因素,面對著創新能力不足、競爭同質化加劇、節能環保約束加大等新挑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李勇武說:“許多國內企業感到焦慮了。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許多跨國公司很淡定。因為這些企業擁有原始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相比之下,國內企業的核心技術儲備太少了,整個行業處于工業技術的饑渴階段。”
顯然,新常態使企業家們真正“焦慮”了,也就真正形成了強烈的倒逼機制———不創新就沒有出路。事實上,在行業內,創新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了,“耳朵都磨出了老繭”。但是,“造不如買, 買不如租” 的論調仍然有市場。新常態下,情況正在發生極大的轉變。“要么消失,要么堅持。”中國化工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傅向升說,“企業通過創新確實能夠獲得利好,我們要用好這個動力。”
因此,有業內人士稱,新常態下,行業將真正迎來創新時代。
有理由相信,2015 年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創新將是企業家大腦里最常出現的概念之一,更將成為很多石化企業的主動行為。然而,創新既非“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重建,也非行業花幾年時間能夠一蹴而就的。存量優化將是創新迫在眉睫的任務。中國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趙志平告訴記者,轉型創新并非一定是放棄傳統領域進軍高附加值領域,也并非一定要去做別人沒有的產品, 把存量做得更好也是一種轉型創新。實際上,實現存量優化的典型企業有不少,比如山東華魯恒升集團別出心裁地把一家大型復合肥企業請到“自家”建廠, 并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向對方供應尿素。雖然尿素價格低,但是因為運輸、包裝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利潤仍然可觀。傅向升也介紹說,面對當前產能嚴重過剩的市場情況,中國化工集團進行技術優化、設備優化,使能耗降下來了,產品品質提了,企業競爭力大大增強。
2015 年,相信這樣的典型會更多,行業會積累更多存量優化的好經驗、好辦法,支撐行業去破解消化產能、優化產能的難題。
技術創新將支撐產業向高端邁進。目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總體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在產能嚴重過剩、要素成本剛性上升的情況下,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主要依靠技術和效率,而不是規模和數量。可以預計,如果企業不能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發展,滿足正在奔小康的人們高品質生活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傻大粗黑” 的化工產品只能被無情拋棄。
2014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 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2014 年11 月,中國石化聯合會科技獎勵專項基金宣布步入正軌,一批科技成果受到獎勵。聯合會表示,2015 年將繼續做好資金的募集和管理工作,提高項目申報質量,推動導向性、革命性的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突圍和升級。可以看到,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行業層面,對技術創新的關注空前。不少企業也表示,將借助相關政策扶持,實現創新升級。
管理創新則將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降低成本,成為又一個利潤之源。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萬清認為,站在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角度,完善和創新體制、機制,進行管理創新很重要。比如,三寧化工有一個子公司在收購之前是一家很差的企業,收購之后,產品未變,市場形勢也未好轉,但每年能盈利1000 多萬元。所以,一個企業如果體制機制不一樣、管理不一樣,效益就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與跨國公司的業務合作機會,學習對方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借鑒對方有效的管控手段。”談到2015 年的計劃,利民化工股份公司總經理李新生把管理創新擺到了重要位置。
思維創新將在更高的層次引領行業發展。在中國化工報社2014 年11 月30 日舉辦的“新常態、新動力、新格局”高峰論壇上, 李勇武建議與會企業家們“一定要學一點哲學”,要學會用辯證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實際上是把創新提到了思維創新的高度。這得到了企業家們的高度共鳴。企業發展前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家的決策,這種決策是否得當,關系到企業的未來。
“未來善于思維創新、采用創新模式的能源企業才能取得領先地位。”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鎖說, 未來新奧絕不會成為一個不斷用資金去建工廠的企業, 而是采用基于豐富化工基地經驗創新的“眾投模式”。即采用互聯網思維, 由原來賣設備,改為賣產品、賣服務,從而構建起一個新的產業生態。
可以預見,隨著建立在互聯網、大數據基礎上的工業4.0 時代到來,石化行業的創新驅動發展,將不再只是存量優化基礎上的縫縫補補,也不會滿足于某一個框架下的技術管理革新,而是更多的模式創新和思維創新的結合。到那時,我們就可以毫不含糊地說,我們身處于一個創新時代。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