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水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近日公布了《2017年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方案》,
《方案》提出,通過建立水稻、小麥、蘋果病蟲害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區,組織高效環保型農藥新產品新劑型,以及精準施藥、減施增效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形成作物全生育期農藥減施增效技術規程,使示范區內生物農藥使用量增長5%以上,化學農藥使用總量減少1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
在示范區方面,《方案》提出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湖北省潛江市建立水稻病蟲害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區,在河南省臨潁縣、清豐縣建立小麥病蟲害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區,在陜西省洛川縣建立蘋果病蟲害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區,每個示范區示范面積約500畝,輻射帶動面積1萬畝。此外,在示范區內設置減量用藥、常規用藥和不用藥處理進行對比試驗,調查驗證化學農藥減量使用的效果。
根據《方案》,2017年將篩選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品種,替代使用量大、效果差、病蟲抗性強的老舊農藥品種,開展種子包衣、秧苗處理、作物全程用藥等新技術示范推廣。組織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新型植保機械試驗示范,加強精準施藥技術研究。
新聞鏈接
2017年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方案
為扎實推進《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實施,實現農藥減施增效、減量控害和農作物病蟲害可持續治理,保障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農藥減量使用、保證病蟲防治效果、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的理念,重點圍繞“控、替、精、統”的關鍵措施和“藥、械、人”的協調統一,探索建立農藥減施增效長效機制。
二、目標任務
通過建立水稻、小麥、蘋果病蟲害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區,組織高效環保型農藥新產品新劑型,以及精準施藥、減施增效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形成作物全生育期農藥減施增效技術規程,使示范區內生物農藥使用量增長5%以上,化學農藥使用總量減少1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
三、工作重點
(一)建立示范區。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湖北省潛江市建立水稻病蟲害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區,在河南省臨潁縣、清豐縣建立小麥病蟲害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區,在陜西省洛川縣建立蘋果病蟲害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區,每個示范區示范面積約500畝,輻射帶動面積1萬畝。此外,在示范區內設置減量用藥、常規用藥和不用藥處理進行對比試驗,調查驗證化學農藥減量使用的效果。
(二)開展試驗示范。篩選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品種,替代使用量大、效果差、病蟲抗性強的老舊農藥品種,開展種子包衣、秧苗處理、作物全程用藥等新技術示范推廣。組織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新型植保機械試驗示范,加強精準施藥技術研究。
(三)加強技術培訓。聘請植保專家開展作物病蟲害防治及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技術培訓,提高專業化防治組織、種植大戶病蟲防治水平以及安全用藥意識,減少農藥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
四、主要技術
(一)加強病蟲監測預警,減少用藥防治次數。強化病蟲測報體系建設,準確掌握病蟲發生發展動態,及時開展病(蟲)情會商和預報發布,嚴格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要求,堅持適期防治,避免盲目用藥。
(二)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降低化學農藥使用。因地制宜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生物農藥,選用高效環保型農藥品種組成最佳用藥組合,減少化學農藥的過量使用。另外,可選用有機硅、激健等助劑,增加藥劑附著率;使用碧護、氨基寡糖素等,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三)推進專業化防治,提升農藥應用水平。通過組織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到位率,減少盲目用藥,降低農藥使用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應用高效施藥器械,提高農藥利用率。根據農作物病蟲防治實際,應用新型高工效植保機械,掌握最佳用水量與使用方法,實施精準施藥,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明確專人。要將實施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示范項目作為工作重點,加強領導,明確專人,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二)強化宣傳。各示范縣要通過印發技術手冊、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畫、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展示。同時,各地要對農藥經銷商、專業化防治組織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技術培訓,使其明白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的內容、做法和好處。
(三)及時總結。對于項目執行過程中好的經驗做法以及存在的問題,要認真總結,傳承經驗,改進不足,確保項目實施取得更好成效。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