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網訊:據路透社報道,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布報告稱,美國將在2017年之前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并有望于2030年左右成為石油凈出口國,在2035年實現能源自給自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IEA之前發布的報告認為沙特阿拉伯在2035年前都將保持世界頭號產油國的地位。
IEA指出,“美國在能源方面取得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其影響將遠遠超出北美地區和能源行業范疇。”該報告對美國未來的能源供應發展做出了一個極為樂觀的預測,報告指出,美國最近在油氣生產方面的反彈主要得益于致密油和頁巖氣資源開采技術的發展。而油氣產量的增長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低廉的天然氣和電力成本則提升了產業競爭優勢。
IEA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他相信到2015年美國將以壓倒性的優勢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并在2017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這可能將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為美國的戰略利益將不再受到中東和其他主要石油生產地區的限制。
IEA表示,由于價格低廉和供應充足,到2035年,相比于石油和煤炭,美國將更加依賴于天然氣。
比羅爾認為,IEA之所以給出如此樂觀的預測,主要是鑒于頁巖油的大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他表示,人們目前對致密油知之甚少,如果在2020年仍沒有發現新的石油資源,且石油價格不再像今天這么高,那么沙特阿拉伯仍有可能重回全世界頭號產油國的位置。“
據IEA預測,美國的石油產量到2015年將提高至每天1000萬桶,到2020年將達到1110萬桶,而到2035年將下滑至每天920萬桶;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產量到2015年和2020年將分別達到每天1090萬桶和1060萬桶,但到2035年將增加到每天1230萬桶。
這將使全世界的石油供應在2020年后更加依賴于歐佩克組織,除了來自沙特阿拉伯的供應將日趨增長之外,伊拉克到2035年也將貢獻全球石油產量增長的45%,并將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歐佩克組織占全世界石油產量的比重也將從現在的42%上升到48%.
IEA表示,美國石油的繁榮將使國際石油貿易格局發生轉變,預計到2035年,中東地區幾乎90%的石油將供應到亞洲。
IEA預計世界人口到2035年將增加到86億,導致全球石油需求飆升到每天9900萬桶左右,并給石油價格帶來一定的壓力。
而如果人們不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到2035年石油的名義價格可能會超過每桶250美元,實際價格達到每桶145美元,相當于2008年的歷史最高水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