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至13日,主題為“塑造未來經濟”的第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12日上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和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校長霍克菲爾德等,共同探討智能經濟話題。
今日,主管高技術產業、經濟貿易等工作的張曉強提到,根據“十二五”節能環保規劃,期間節能環保重點項目的投入將達到3.6萬億元。
7月末,政府發布“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領域的專項規劃也陸續發布。
中國經濟面對外需不振、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近期,包括張曉強在內的眾多高層,多次表態支持創新及新興產業。
主管高技術產業司的張曉強今日強調,“不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個重要產業,以及基礎科學研究,一方面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但是不能完全依賴政府。”他希望企業能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能源等領域創新。
張曉強說:“今年前8個月,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還是比較好的。這其中有企業的努力、有政府的支持,也包括我們支持創新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包括鼓勵發展創業風險基金,發展產業基金,支持科技創新。”
以下是張曉強發言實錄:
廣義的國家創新戰略涉及到管理體制的創新、科技的創新、發展模式的創新,等等。中國在過去34年能夠取得GDP年均增長9.9%的成績,人均GDP從1978年的大約200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5400美元,在根本上來講是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就科技創新而言,在2006年,中國政府做出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定,在今年7月中國政府又召開了全國創新大會,提出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中國面對新形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重要決策。
關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主要原則:
第一,堅持創新驅動,服務發展。
第二,堅持企業主體,協同創新。
第三,堅持政府支持,市場導向。
第四,堅持統籌協調,遵循規律。
第五,堅持改革開放,合作共贏。
按照上述原則,要實現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來實現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在今后一些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相關法律,促進全社會的科技研發經費逐步增長,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
二、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也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三、要完善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的機制,包括要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加快創新文化的建設。
四、加強科技的開放合作,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科技國際合作,既支持中國的企業、科研機構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也歡迎國際的研究機構、大學、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要努力促進中國和國際機構的合作創新,共同分享科技創新的成果。謝謝。
張曉強:應該說中國在這方面還需要繼續探索,一個是著眼長遠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合理關系,從可持續發展,掌握科技規律的角度,政府對公益性的基礎研究始終要保持一定的力度。同時,對于科研成果、應用技術的研究要更加注重市場需求,發揮企業的作用。目前,中國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科研比較注重于最終發表科技論文,獲得科技獎,而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生產技術的動力弱一些。因此,我們現在在政策取向上提出一方面要鼓勵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有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因為企業最熟悉市場的需求,所以,在技術的研發上要更好地發揮企業的積極作用。
張曉強:我剛才已經講到當前中國經濟也面對著外需不振,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更重視依靠創新驅動,所以,在7月召開了創新大會,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在7月末,中國政府發布了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包括節能、環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這7個領域的一些專項規劃也陸續發布,8月份,中國十二五屆能環保規劃發布了,其中明確在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重點項目的投入就將達到3.6萬億元。
第二,不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個重要產業,以及基礎科學研究,一方面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但是不能完全依賴政府,我剛才講到要更好的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作用,不論是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能源,企業認為有好的市場前景,它在研發和投入上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再一個就是從今年的情況看,昨天溫家寶總理專門介紹,我們的重工業發展相對要慢一些,滿足市場需求的工業發展好一些,傳統工業差一些,而新興產業發展的好一些。我自己看到的統計數據,在今年前8個月,包括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還是比較好的,這個有企業的努力,有政府的支持,也包括我們支持創新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包括鼓勵發展創業風險基金,發展產業基金,支持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