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堿行業因其能源消耗占到了我國化學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9%,而被列入業內五大高耗能產業。日前,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在其編制的《重點化工行業節能減排規劃研究》(初稿)中,根據氯堿行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列出了到“十二五”末該行業的節能減排潛力,并分別提出了行業綜合能耗的平均值和先進值。
那么,氯堿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中存在什么問題?行業應該通過哪些措施達到既定目標?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又給出了哪些建議呢?記者進行了采訪。
燒堿:抑產技改節能
據悉,“十一五”期間,我國氯堿行業通過結構調整、推廣應用先進技術,促進了行業節能減排水平的不斷提高。膜法鹽水精制、膜法除硝等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嘗試,使得燒堿行業的能耗、廢水和廢渣排放量大幅降低。2011年,我國燒堿單位產品平均綜合能耗936千克標煤/噸,較2006年全行業平均能耗下降約17.1%,全國燒堿生產節能共計473萬噸標煤。
雖然如此,但是行業發展中制約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問題依然存在。
把脈 ●產能過剩嚴重●產業集中度低
“目前我國氯堿化工產業正處于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燒堿市場需求旺盛,但增長速度有所減慢;生產技術成熟,產能增長迅速。由于產能持續較快增長,而下游市場增速相對較低,導致裝置開工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成為該行業能耗較高的首要原因。”負責氯堿行業節能減排目標規劃編制工作的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蔡杰談道。
據了解,截至2011年底,我國燒堿產能達3421萬噸,穩居世界首位。到2012年底,國內燒堿產能已達3736萬噸。雖然2011年國家就加大了對氯堿等“兩高一資”行業的宏觀調控力度,隔膜法燒堿等落后產能的退出步伐也進一步加快,但氯堿行業產能擴張勢頭仍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在西部能源豐富地區仍存在較強的非理性投資沖動。目前燒堿裝置的平均開工率約70%,行業總能耗居高不下。
另外,經過近幾年的整合,我國氯堿行業生產正向大規模、集約化方向發展,國內大型燒堿生產裝置逐年增多,擁有百萬噸級別的化工集團正在逐漸形成,但行業中存在的產業集中度較低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改善。2011年,我國共有181家氯堿企業,平均燒堿規模約為18.9萬噸/年,平均產量約13.6萬噸/年,不僅裝置規模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也未形成具有系列產品鏈、具備全球市場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的大型、特大型氯堿企業。
開方 ●總量控制●嚴格準入
蔡杰表示,結合行業能耗現狀以及未來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建議“十二五”末,燒堿(離子膜法,32%液體燒堿折100%計)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平均值≤880千克標煤/噸,先進值≤835千克標煤/噸。
為實現上述指標,燒堿行業首先應實施總量控制與淘汰落后措施。要采取有效手段,嚴控新增產能,確保總量控制落實到位;要著眼于提高行業整體競爭能力,合理、健康、有序、適度發展,堅持總量控制、氯堿平衡的發展原則,采取有效手段,嚴格控制產能的過快增長。
其次,完善行業準入機制。《氯堿行業準入條件》已經實施5年,但行業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產能無序擴張仍在繼續,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安全環保仍面臨較大壓力。
“經過5年的較快發展和結構調整,《準入條件》在產業布局、能耗、環保、安全等方面的指標和要求也需要根據新形勢進行必要的調整。”蔡杰表示,應更加嚴格地進行產能總量控制,提高能耗、安全和環保要求,突出行業準入的監督管理,以進一步發揮有效的調控作用,促進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再次,完善標準體系。建議完善產品質量、能源消耗、環境保護、安全等標準體系,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加強環保、安全監管,提高行業整體水平。
把脈 ●尖端技術發展緩慢
········
詳細內容請見特供資訊及決策大參考(ipad版)